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信息化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改革创新探析(3)

来源: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培养理念 社会工作专业建设的目的是使人才走向实践,扩大就业。随着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的深入推进,专业社会工作新政策不断出台,新模式不断

(一)培养理念

社会工作专业建设的目的是使人才走向实践,扩大就业。随着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的深入推进,专业社会工作新政策不断出台,新模式不断探索,对社会工作者的能力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10]。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强化对我国社会工作实践的认识了解。由骨干教师、外聘教授、实务部门专家授课,采取课堂讲授、专题讨论、案例分析、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结合社会实际需要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解决中国现阶段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要的能力。

(二)培养方案设计

注重夯实学生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基础的同时融入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与利用。主要学习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的基础课程,夯实专业能力的理论和实务基础,为以后进深和精专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并同时开始在社区和精神健康领域进行同步专业实习。拥有国际化视野,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将所学知识量化与统计处理社会工作实际问题,运用到相关机构服务与管理、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方案设计与评估以及社会工作专门领域的理论和实务等专业课程,并在暑期开始进行集中的专业学习。面对复杂的社会工作服务问题,合理选择与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工具从容应对。

(三)教材

高校教材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被应用在制定教材规划、教材管理工作、教材选择过程中,以帮助高校教材管理者及时地掌握教材研究、建设、规划的信息,深入了解发达国家教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的趋势和教材特点。这对于教材管理者来说有助于掌握最新信息,选择最新的教材。也有利于在教材资料库中引入最新资料,保证教材的内容紧跟时代发展[12]。社会工作专业教材的独特性决定了信息化社会工作教材发力的方向,也就是将社会工作专业教材的发展向本土化、专业化和适用化发展。首先,要提高专业教材规划管理者的信息化水平,其次以学校为推手,构建现代教材信息管理平台,需要优化配置教材信息资源,有效保障教材信息资源安全可靠。

(四)教学方法手段

(1)翻转课堂拥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交互的参与度以及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学习等多个传统教学中无法比拟的优点[13]。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翻转课堂,重构高校课堂教学结构和流程,以数据支持教学决策,既解决了大学生在课堂上活跃度不高和无法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等问题,又能引导学生在课内和课外正确使用智能手机,使手机成为智慧教学的有效工具,将课程学习跃升至深度互动、探究与实践的高度,提升“互联网+”社会工作的人才培养质量。

(2)在线网络教育由于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强大的政策推动,特别是以慕课为代表的创新教育探索,在中国MOOC的开放课程已达到2018年的5000门,并位居世界第一[14]。在线网络教育不仅能够降低学习经费投入、增强社会工作专业师生时间的灵活性,以及实现学习者为中心、公开性、公平性以及方便性等教育理念,还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师和学生利用信息化技术处理社会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推进学校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推进在线网络教育应用仍需关注在线网络教育自身层面的改进:比如优化慕课课程设计、改进教法学法、加强在线学习分析与认证等。

(3)将应用性的信息素养课程与学科或是专业课程结合,用于解决实际专业学习与研究问题这一实践已经有了很好的尝试,比如上海高校的医学与经济学等课程,社会工作专业的实务内容也可以照用类似做法开设相应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不仅如此,信息素养教育需要高校的图书馆员与教师、院系或校级课程委员会、教学设计者、教学中心人员等合作,通过系统设计,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特点开发课程指南、概念图谱及评价工具等,为教学内容改革提供强有力的参考以及支撑作用[15]。

(五)师资能力培养

社会工作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关系到专业的定位与发展,决定了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也是专业建设的起点与推动力[16]。社会工作专业师资提高的解决对策如通过大量阅读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的资料来提高专业水平,增加MSW(Master of Social Work)课程,提高出境出国访问交流的机会以及促进地区教师间的交流[17]。值得注意的是,在信息时代下,对于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也需要一定的要求,从而保证信息技术的充分高效的应用于实际教学中。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在拥抱科技生活的同时,在教育教学中积极使用新科技,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向同学们介绍和应用信息化产品,同时提高自己的思维模式,提高自身立足优良传统吸收先进知识的信息素养。


文章来源:《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网址: http://www.xxjsyxxhzz.cn/qikandaodu/2021/0717/1815.html



上一篇:互联网时代中职思想政治的创新教育路径分析
下一篇: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究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投稿 |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编辑部|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版面费 |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论文发表 |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